content
栏目:分类一 发布时间:2025-09-16

  新华社福州9月16日电(记者李昊泽)垃圾处置,一直是众多城市绕不开的考验。而在福州,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正变废为宝,迎来“重生”。

  一大早,鼓楼区东大社区灰炉新苑小区的智能分类投放屋前,等待投放垃圾的居民们排起了队,“银发族”熟练地操作智能面板分类投放垃圾,年轻人帮着邻里查询积分,督导员在一旁细心指导。

  灰炉新苑小区建成的垃圾分类投放屋旁,两位居民在分类投放垃圾。新华社记者 李昊泽 摄

  垃圾分类曾是灰炉新苑的“老大难”问题。东大社区党委书记郑丽玲告诉记者,自从智能分类投放屋建成后,小区还推行了垃圾分类积分制,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可获得积分奖励,“每个月攒一笔积分,就能在投放屋旁的积分便民驿站兑换米、油等商品,大家积极性高了不少,现在垃圾分类已经成了习惯。”

  福州城投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内,工人操作智能光选机筛选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。新华社记者 李昊泽 摄

  “中心日均能处理100吨可回收物,一卡车货物半个小时就能全部筛选分拣完毕。”分拣中心经理李先虎说,依托智能化、自动化设备,中心可对回收物进行全品类回收、高效识别和精细化分拣。他指着正在运行的PET生产线说,“经过精细分拣,这些塑料瓶能变成3A、5A级再生料,交给利废企业能生产出高端聚脂纤维,广泛应用于衣服、鞋子的制作。”

  福建永福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园区内,一批以建筑垃圾为原料制作的砖块烧制完成,工人们正在筛选、捆扎。新华社记者 李昊泽 摄

  “这些砖块可不简单。”公司副总经理熊增明拿起一块透水砖介绍,“它是由拆旧垃圾再生骨料制成,透水性能是普通砖的三倍,价格却便宜了20%。”

  “目前,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从2019年的17%提升至目前的48%以上,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75%。”福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二级调研员林长盛介绍,近年来,福州布局173个再生资源分拣中心(中转站),建成11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,依托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、大宗固废基地等,推动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。